學好 英文 只要六個月! 語言學家推薦的方法

真假?英文,6個月就能學好?

想學好英文或任何一種外語,竟然只要6個月!

怎麼可能!你也覺得不可思議吧?

究竟,怎樣的方法,能讓3,000萬人證實有效,在半年內從不敢開口,到流暢表達?

今天的主角是 Chris Lonsdale,一位國際知名心理學家、語言學家、教育學家。

Chris 有個很威的中文名字 「龍飛虎」,濃濃的中國武打片風格。因為當他在哈佛唸完博士後,就移居中國,後來跑到香港學粵語。

他寫過一本書 「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」,分享他在15-20年的外語學習研究後,歸納出的學習模型。

.

書的精華,濃縮在一個18分26秒影片裡。

許多想提升英文學習效率的人,應該都看過這個TEDx Talks影片

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in six months | Chris Lonsdale | TEDxLingnanUniversity

至今累計超過三千四百萬觀看數!在英文與外語學習上堪稱經典。

以下我會先列出影片的重點,後面加上我自身的經驗,提出一些看法。

我的經驗可看這篇 >> 一個雙語老師的故事

.

因為英文是最多臺灣人想學好的外語,所以我會以英文的學習為主。

.

學 英文 與任何外語的兩大迷思

學不好英文是因為……?

  • 沒有天賦
  • 沒有語言環境

你應該聽過很多人這麼說吧!

「我不是學英文的料。」

「我沒有學英文的天份。」

遇到許多挫折和他人批評,也難怪你會這樣想。

.

但Chris 舉例說某個女孩本來一直學不好葡萄牙文,被說沒有學語言的天分,當她有迫切的需要時,落實Chris 教的方法,就在六個月內學好葡萄牙文了。

.

還有人說英文學不好,是因為沒有英文環境。

.

但許多人移民到加拿大、澳洲與美國等英語系國家生活,他們的英文卻還是不好。

反過來看,許多外國人移居臺灣,在這個以中文為主的環境中生活多年,也只會幾句中文。

.

  • 一個溺水的人,雖然沉浸在水裡,卻不會因此學會游泳。
  • 當周圍的大人只顧著彼此聊天,對一個嬰兒而言,語言就像耳邊風,他也無法學會。
也就是說,有語言環境未必能學好英文。

.

所以,Chris提出快速學會任何外語的五大原則」 與「七個行動」。

他說只要照著做,一定可以在6個月內,學好一個新語言,並用它來溝通。

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神奇的原則和做法吧!

.

五原則,快速掌握新語言

五個原則

1. 專注在與你相關的語言”內容”上
2. 從學習的第一天起,就用新語言溝通
3. 可理解輸入:當你首次理解訊息,你將下意識的習得該語言。
4. 生理訓練:訓練聽覺系統與臉部肌肉
5. 心理狀態很重要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5 Rules for rapid language acquisition:
1. Focus on language content that is relevant to you.
2. Use your new language as a tool to communicate from day one.
3. When you first UNDERSTAND the MESSAGE you will unconsciously ACOUIRE the language!
4. Physiological Training
5. Psycho-physiological state matters.

.

1. 專注在與你相關的語言內容上

Focus on language content that is relevant to you.

.

學習是一種 “注意力、意義、關係程度、記憶” 彼此的交互作用

前面提過環境迷思,為何生活在英文環境中,那些移民的英文還是沒有進步呢?

因為耳朵會自動過濾掉不熟悉的語言,或是忽略沒有意義的聲音。

✅所以要先 “有意識” 的去注意,聽到新的語言才能對你產生意義,才能從耳朵進入腦子。

.

另一種讓英文對你產生意義的方式,就是從用得到或有興趣的主題開始

當資訊有助達成個人目標時,就會提升注意力,因為產生相關性,就會產生意義,就容易記住。

也許你想到國外自助旅遊、想考好成績加薪、想申請出國留學、想當雙語教師或英文老師、想到外商公司、需要接待外國客戶等。

各種原因理由都行,給自己找一個為什麼要學好英文的原因

讓英文跟你的目標或興趣結合,從最有用的主題內容開始學,就會愈學愈有成就感,愈學愈多、愈學愈快了。

.

2. 學習第一天,就開始使用新語言溝通

Use your new language as a tool to communicate from day one.

.

與生活愈相關的工具,愈被常使用,然後就會愈擅長

語言是一種工具。

愈早開始使愈好,愈常使用就愈熟練。

.

我覺得記單字就像認識新朋友,一回生二回熟,多看、多說、多聽幾次,總會記得的。

.

你每天花多少時間接觸英文呢?

之前看過一篇研究說,每天讀英文10分鐘的效果,勝過一週一次60分鐘。

為自己創造每天使用英文的機會和環境吧!

.

3. 當首次理解訊息,你將下意識習得該語言

When you first UNDERSTAND the MESSAGE you will unconsciously ACOUIRE the language!

.

Chris提起一次在中國搭火車的經驗。

當時他完全不會中文,遇到一個中國人用中文跟他聊了整晚八小時。

兩個人畫圖加比手畫腳,Chris 慢慢理解了對方的意思,儘管他當時一個中文字都聽不懂。

.

兩週後,神奇的事發生了!

當身邊的人說中文,Chris竟然聽懂了一些,但他都還沒認真開始學中文呢!

簡直像習武之人,瞬間被打通任督二脈。

.

這現象,竟然還有科學研究背書。

可理解輸入 (Comprehensible Input)
此理論認為,外語能力應該是,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,自然而然「習得」的,就像母語發展的過程一樣。

史蒂芬·克拉申 Stephen Krashen,美國語言學家、南加州大學榮譽博士

這理論可追朔自1977年,已有幾十年的研究基礎。

Chris引用下圖做說明,圖片就是來自可理解輸入理論的先驅 史蒂芬·克拉申教授。

.

這個圖表顯示,比起以文法為主的語言教學法(紫色),不管在聽說讀寫任何一種,可理解輸入教學法(綠色)的學習成效都比較好。

圖表:comprehension is key 可理解輸入是關鍵 2013

圖片來源: Chris Lonsdale

.

4. 生理訓練:訓練聽覺與臉部肌肉

Physiological Training

.

看看臺灣有那麼多人在英文測驗中拿高分,卻聽不懂外國人說的話,也無法靈活的使用英文表達自我。

為什麼?

因為……

語言不是大量知識的累積,而是需要生理上的訓練。

聽力與口說都需要訓練。

大腦有過濾器,會自動過濾掉不熟悉的語言,如果大腦接收不到聲音,就無法理解,就無法學會這個語言。

Chris稱那種明明英文考很高分,卻聽不懂英文的人叫 “英文聾子 (English Deaf)”。

所以刻意去找 “英文素材” 來訓練聽力是必要的。(請注意,我沒說教材,我說的是 “素材” 喔~)

.

口說需要用到臉部的肌肉,學習新的語言,需要訓練肌肉進行協調,才能掌握新語言的發音

剛開始訓練時,臉會痠痛是正常的,就像運動後肌肉都會痠痛,一樣的道理。

.

5. 心理狀態很重要

Psycho-physiological state matters.

.

最後一個原則,就是心理狀態了。

  1. 憂慮、傷心或生氣時無法學習。
  2. 快樂、放鬆或好奇,大腦學很快。
  3. 不要完美主義,要能忍受模糊地帶,專注在你聽得懂的地方就好。

最後這點真是太重要了。

許多人聽幾次英文或一個新的外語,覺得太難、聽不懂就放棄了。

或是因為害怕犯錯,怕自己說錯很丟臉,就不敢開口,所以不知道怎麼說。

學英文,❌千萬不要完美主義!它就只是個溝通的工具。

.

七個行動,快速掌握新語言

七個行動:

  1. 大量的聽! 泡腦子
  2. 先了解意義,再學單字
  3. 開始混搭
  4. 聚焦核心
  5. 找個語言家長
  6. 複製臉型
  7. 直接連接影像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7 Actions for rapid language acquisition:
1. Listen A LOT! Brain Soaking
2. Focus on getting the meaning FIRST (before the words)
3. Start mixing
4. Focus on the core
5. Get a language parent
6. Copy the face
7. “Direct connect” to mental images

1. 大量的聽!泡腦子

Listen A LOT! Brain Soaking.

.

這真是很有畫面的一個詞 “泡腦子“,剛聽到時我忍不住笑了,秒懂。

圖片:泡腦子

圖片來源: Chris Lonsdale

.

網路時代,到處都有英文發音的 “素材”,不要侷限英文學習的 “教材”。

每天、隨時、任何所謂時間都可以,就是大量的聽英文,或任何一種要學的語言。

尤其是在學習初期,就是要沉浸在語言環境裡。

.

聽不懂怎麼辦?

  1. 聽不懂無訪
  2. 聽的是節奏、模式與明顯的聲音

.

2. 先了解意義,再學單字

Focus on getting the meaning FIRST (before the words).

.

學單字兩招:

  1. 善用肢體語言與表情
  2. 從已知的語言模式遷移到新的

第一招,我覺得很適合給語言老師們看。那學習者呢?

✅就是勇敢去找母語者聊天,從對方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猜出對話內容。

✅或是看卡通和影片,可以從畫面猜出情節和字義。

(我自己英文開始變好,就是看美劇學對話。)

.

第二招可以善用諧音或類似的文法結構做學習。

我自己在教小朋友英文時常用,我都稱它叫 “亂七八糟教學法”。

例如,hospital (醫院),我就會說生病時常會哈啾、哈啾,嚴重時還會捏著鼻頭,哈啾到快死掉了(加上動作表演),要趕快去醫院看醫生。所以 hospital 就是 “哈死鼻頭”,然後全班大笑,就記住了。

.

Chris比我正經多了。

他舉的例子是,如果你會國語(普通話)和粵語,就能聽懂60%的越南文,要學越南文就容易了。

.

3. 開始混搭

Start mixing!

.

這個行動是我最愛的一個!

語言是一種創造的過程。
* 學會的詞彙,可以混搭出多種句子
* 先不管文法的對錯

小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,會把學到的關鍵字用出來,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” Me, bath, now” ,

即便文法不正確,句子不完整,還是能透過關鍵字和肢體語言,知道小寶寶要表達什麼。

.

圖片:混搭你學會的英文詞彙

圖片來源: Chris Lonsdale

.

10個動詞 x 10個名詞 x 10個形容詞,挖塞~

這樣七拼八湊,就能創造出1000種可能的句子或片語ㄟ!

.

也太好玩了吧!這就是一個很棒的英文學習活動。

嘗試用學到的詞彙進行溝通,不要完美主義或怕犯錯,用就對了!

.

4. 聚焦核心

Focus on the core.

.

這是一種高效的學習策略。

每種語言都有很高的重複性
學會高重複性的核心詞彙,就足以應付大部分的日常溝通。

圖片- 高頻用語

圖片來源: Chris Lonsdale

.

英文1000個單字可以涵蓋85%的日常用語;3000單字涵蓋98%日常用語。

當熟練核心的3000個詞彙後,一般的日常對話就沒問題了。

這時再學更多的詞彙,就是錦上添花,好上加好了。

.

5. 找個語言家長

Get a language parent.

.

這是個很妙的主意,對那些羞於開口的人應該很有幫助。

但可能不容易找到適合的人來當語言家長。

.

什麼是 “語言家長 ( language parent) ” 呢?

這跟語言老師或家教不一樣喔!

.

Chris 認為小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,即便發音怪怪的,詞不達意,外人聽不懂他的寶寶語,但寶寶的媽媽或家人卻能理解他,也能用簡單的詞彙或方式跟寶寶溝通。這讓小寶寶產生信心與安全感,能放心的發展語言。

所以他建議要找個 “語言家長” 來幫你。

.

然而,這個語言家長不是隨便亂找的。

下面是 Chris 的建議。

語言家長的目的與規則:

  1. 聽得懂你的寶寶語,能提供你安全的環境與信心,發展新語言
  2. 語言家長規則 Language Parent ‘Rules’
    • 能盡力理解你在說什麼,即使你的發音完全走樣
    • 不糾正你的錯誤
    • 給予正面回饋,正確的理解你,好讓你知道該如何修正
    • 使用你懂的詞彙
  3. 配偶不太適合當你的語言家長

想當然爾,這個語言家長應該要是那個語言的母語者

不然怎麼能聽得懂你說的話,又能 “使用你懂得詞彙,給予正面的回饋” ,讓你能自我修正呢?

.

我之前使用的 italki ,應該可以找到適合的語言家長。

🔔註:italki 是一個語言平台。上面有各種語言的母語者,提供家教(有語言教學證照)或語言練習夥伴(無證照,比較便宜)的服務。透過我的連結註冊新學員後,首次加值還能獲得10美金回饋,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看看。(也可以先註冊,瀏覽後再決定要不要加值。)

.

6. 複製臉型,模仿發音肌肉的表現

Copy the face

.

不同語言可能會使用到不同的臉部肌肉。

想要發出正確的聲音和語調,就要透過觀察與模仿來訓練你的臉部肌肉。

Chris給出下面的建議:

如何模仿母語者的發音方式?

  1. 觀察母語者發音的嘴型與正確的運動肌肉,潛意識會吸收規則,很容易學起來
  2. 先透過聽去感受一下怎麼發音,然後感覺聽起來是怎樣的 (To hear how it feels, and feel how it sounds.) 這過程會在腦中產生反饋迴路。

大多數人在觀察母語者發音時的表情,和仔細聆聽聲音後,都能模仿發出正確或相似的聲音。

但一些相似字的發音,如果你聽不出差異,就比較難發出正確的音。

但別氣餒,反正只要能溝通,發音不要差太多,從上下文與肢體動作,別人應該還是能聽懂你說的話。

.

7. 直接連接影像

“Direct connect” to mental images.

.

這一點,我真是無法同意更多。

這也是讓許多人學了很久的英文,卻開不了口的原因之一。

.

不要將英文跟中文連結後,一遍又一遍的背誦練習。(外語 VS 母語)

說話時,也不要先想中文,再想英文該怎麼說。不然你可能會卡在文法上,或是說出臺式英文。

之後再分享一篇文章,說明為什麼將英文跟中文連結,會讓你的英文卡卡說不出來。

.

Chris的建議:

  1. 不要用翻譯文字的方式練習,太沒效率
  2. 任何單字都能在腦中轉化為影像,從腦中挖出對應的影像回憶,直接連結到新語言

.

介紹完 Chris Lonsdale 6個月學好外語的 “五大原則” 和 “七個行動” ,你還是不知道英文或其他外語,一開始究竟該學些什麼,對吧?

來來來,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具體可行的SOP,Chris 也幫你想好了。

.

Chris 建議的英文學習規劃:

📆第一週:建立你的工具箱,全部使用目標語言!

Week 1: The Tool Box – All in the TARGET language

第一週先學怎麼用英文 (或目標語言) 問問題,這些就是你的工具。

例如:

  • What is this? (這是什麼?)
  • How do you say? (這怎麼說?)
  • I don’t understand. (我聽不懂。)
  • Please say it again. (請再說一次。)
  • What does that mean? (那是什麼意思?)

📆第二週:代名詞、常用的動詞與形容詞,拼湊著使用出來!

Week 2: Pronouns, Common Verbs, Adjectives – communicate like a baby

第二週學代名詞、常見的動詞與形容詞等。

例如:

  • you, that, me, etc. (你、那個、我……)
  • give, like, want, etc. (給、喜歡、想要……)
  • hot, big, good, etc. (熱、大、好.….. )

然後如行動3說的,像小寶寶開始說話那樣,把學到的詞彙拼湊使用出來!

.

📆第三週:膠水詞

Week 3: Glue Words

第三週要學能將零碎句子串接成複合意義的詞彙, Chris 稱它們叫”Glue Words (膠水詞)”。

例如:

  • and, but, even though, although, therefore, etc. (和、但是、儘管、雖然、因此.…..)

到這個階段,就已經可以用英文或新外語好好說話了。

.

整合+我的想法

讓我來統整一下上面所有 Chris Lonsdale 教大家快速學好英文的方法,濃縮成7點。

6個月學好一個外語的秘訣:

  1. 大量的聽、有意識的聽,為自己創造沉浸式的語言環境。
  2. 不要完美主義,盡量說、胡亂說、七拼八湊的說。
  3. 正確發音的練習,觀察模仿母語者發音的臉部變化。
  4. 使用圖像來了解意義,再學單字。
  5. 聚焦核心詞彙3000字,從建立工具箱 (幫你學到新詞彙的問句) 開始,然後代名詞、常用的動詞與形容詞,再學膠水詞 (連接破碎句的詞彙)。
  6. 從你的目標與興趣相關的主題開始,保持放鬆、快樂、好奇才會學得好,學得快。
  7. 找個語言家長 (能理解、不糾錯、正面肯定與回饋、配合你的程度溝通的母語者)。

.

分享我自己學英文的經驗

我國中才開始學習英文,但那三年在學校學英文的經驗,真是糟透了。

我的英文開始變好,是因為我找到適合我的學習方式- 看美劇。

.

喜歡交朋友和聊天,對世界很好奇,才是我學英文的動機。

從影集中學英文對話,剛好再適合不過。

那些對話,當我遇到外國人或在旅行時,都很容易派上用場。這就對我個人目標產生了相關性。

.

而且看劇這種休閒活動,能同時接觸英文,真是太棒了!

我喜歡用「中文字幕」看電影和影集,因為可以馬上了解意義,同時聽英文是怎麼表達的。

用這種方式的訣竅是,要有意識的去聽

如果只專注在劇情和中文字幕上,卻沒有把耳朵真正打開,就沒有達到Chris說的產生 “注意力” 。

一開始,我們的耳朵還不習慣聽英文時,是很難擷取英文這個語言的。 但只要多聽,就會慢慢聽懂了喔!

.

當我從影集或電影中,看到未來用得上的對話,我會反覆播放那幾句,並跟著唸出來,直到我整句記下來為止。

因為覺得那些對話遲早用得到,對我就產生了意義,我就會努力記住他們。

.

像這樣背對話的好處是,聊天時,

我不用去想文法,也不用先在腦子裡中翻英,就可以很自然地把整句話用英文說出來。

.

後來,因為我有個留學夢,需要考IELTS (雅思),為了考個好成績去申請學校,我的英文學習方向就改變了。

我開始大量聆聽與閱讀考試相關的英文內容。(後來申請到英國兩間學校,但我卻沒去唸,這又是另一個故事。)

.

所以Chris說的沒錯,我覺得任何一種學習都是這樣。

想把英文或任何一件事學好,你得先讓它跟你的目標或興趣扯上關係,讓它對你有意義,就比較容易學起來。

.

沒有母語者陪我說話,怎麼練口說呢?

那就自言自語啊!

反正以後跟外國人聊天,一定會有機會問問題,也會有機會回答問題,兩種都要會,那一人分飾兩角,自言自語的練習,很剛好啊~哈哈!

.

我還會把自己說英文的聲音錄下來,跟聽力素材的母語者比較,看看哪裡說得不同。英文有很多連音,透過這樣的練習,就會越練越自然喔!

.

我也會主動上網搜尋,看看有什麼外國人比較多的活動,特地去參加,增加實際使用英文的機會。

.

比較害羞,不愛參加活動、不敢主動跟外國人交朋友的,或是找不到有外國人的活動可參加的人,真心建議,可以使用像italki這種平台,去找英文家教或語言夥伴,定時做練習。

.

我喜歡italki 是因為不用繳會員費,不用被綁約,而且可以選國籍、找帥一點、美一點的(ㄟ…這樣比較有動力咩),可以先單次上課,也可以買比較優惠的套裝課程。

.

另外,旅行時多去交朋友,交筆友、網友,也都是一種為自己創造使用英文情境的方式。

.

更多的英文學習資訊和個人經驗,之後再陸陸續續分享~

不想錯過的人,記得訂閱我的電子報喔!

.

推薦文章>> 一個雙語老師的故事

Teacher TW 分享教與學的邏輯

讓你會教也會學,一起提升英語溝通力

♡ 歡迎訂閱我的 電子報

♡ 講座與工作坊邀約,歡迎 聯絡我

有任何問題與回饋,歡迎留言給我。

Leave a Comment